在三国时期,有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袁绍。一直以来,诸葛亮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袁绍的管理才能也广受好评。
但是,引用管理学中的名词,诸葛亮属于事必躬亲的蜜蜂型的领导,袁绍则是生性多疑的刺猬型领导。根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近期的调查结果,在最不受欢迎的领导者类型中,蜜蜂型的领导排在首位,刺猬型的则位居第二。可见,诸葛亮和袁绍都不是好领导。
诸葛亮教训:学会授权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决策时,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的是诸葛亮个人智慧的显现。其次,在诸葛亮身居丞相高位时,工作多亲历亲为,没有注意培养下属。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造成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对于他个人来说,造成了身心疲惫,连其竞争对手司马懿都说:“孔明食少事厌,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空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叹。
第二,对整个蜀汉政权来讲,因人才断层,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光复汉室”成为一句空话。
袁绍教训:充分信任
与诸葛亮相比,袁绍的授权倒是要好很多,但是他有另外一个致命弱点:多疑,对下属不信任。
袁绍的多疑,导致其误失了许攸、田丰等忠良谋士,失去了打造江山的“左膀右臂”。因此,有史学家评论说,袁绍的失败,不在没有管理能力,而在多疑的个性。
官渡之战后,袁绍兵败斩田丰便是一个例证。据史料记载,战前田丰曾对袁绍提出了建议未被采纳。兵败后,袁绍在回冀州途中非常后悔没有听田丰之谏。而前来接应的谋士逢纪却诬陷说,“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 袁绍竟信以为真,派人持剑先往冀州狱中杀掉田丰。
袁绍的多疑还导致部属投奔对手曹操。许攸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许攸也曾向袁绍献计未被采纳。后来,后方催粮的审配来信向袁绍反映许攸在冀州的许多“经济问题”,并称许攸的侄子已经被收监。袁绍见信后,则马上相信,并破口大骂许攸,怀疑他是曹操的奸细。
许攸听说后,见袁绍如此多疑,拔剑自杀不成便投奔曹操,后向曹操献策乌巢断粮之计、 决漳河灌冀州之计,均大获成功。
作者为世界经理人网站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