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公司4年后讨“遣散费”被判无效
上海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面临重组,已离职多年的原雇员张某及妻子王某,持董事长曾签字的承诺书,分别起诉到法院,要求公司支付曾许诺的养老金、遣散费;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人民币18.41万余元及支付王某服务费10万元。近日,上海静安法院判决对张某之诉不予支持;由投资公司支付王某服务费10万元。
现年37岁的张某,曾于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在该公司,担任司机兼办公室工作。而妻子王某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亦在该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兼出纳工作。在2010年9月16日,该投资公司出具一份承诺书:承诺支付张某及王某进公司来历年的养老金、遣散费20万元;同意支付王某购置办公房的服务费计10万元,合计30万元。
根据双方提供诉讼材料,法院发现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王某为补缴社保费及讨要工资、经济补偿金,曾3次申请劳动仲裁获得支持,因该投资公司不服仲裁,还引起诉讼到法院。2011年4月下旬,王某再一次申请仲裁,要求投资公司为她补缴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社保费及支付经济补偿金,未获劳动仲裁部门的受理。
今年5月6日,张某及王某聘请律师分别向法院起诉称,两人系夫妻关系,曾分别在该投资公司工作多年。在2010年9月16日,该投资公司出具一份承诺书,愿意支付张某及王某养老金、遣散费20万元,同时支付王某服务费10万元。现要求该投资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18.41万余元;支付王某服务费10万元。
法庭上,该投资公司认可张某与王某系夫妻关系,张某于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曾在公司任司机兼办公室工作;王某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兼出纳工作。声称在2010年9月投资公司面临资产重组,可能会遣散员工,而王某利用工作之便,掌握着公司的公章及法定代表人印章,却采取胁迫的方式要求董事长在她打印好的承诺书上签名。考虑到公司与相关政府部门有协作业务关系,若激怒了王某可能会泄露有关机密。无奈,董事长在承诺书上签名,现认为该承诺并非真实意思,请求法院对承诺书予以撤销。还强调张某早于2006年9月已离职,诉讼主张的经济补偿金超过了诉讼时效,均不认同张某及王某的诉求。
该投资公司还找来董事长的司机许某作证,许某介绍说去年9月16日下午两点,他去董事长办公室时,看见王某与董事长在谈话,并看到桌上有一份承诺书。王某威胁说你不签字不要紧,反正公章、私章都在我这里。之后,许某离开了办公室。下班送董事长回家的路上,在车里董事长对他说:一生米养了个恩人,一斗米养了个仇人。
法院认为,涉案承诺书的效力问题,张某、王某与该投资公司的意见截然相反。尽管,该投资公司向法院提供了司机许某的证言,但该证言尚不足以认定王某有胁迫的事实。投资公司在承诺书中同意支付王某购置办公房的服务费10万元许诺,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投资公司理应履行承诺。
涉及张某主张的养老金、遣散费,以经济补偿金形式提出主张。法院以为,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所给予劳动者的一种补偿。虽然该投资公司出具的承诺书亦有记载许诺,但养老金系社会保险范畴,属于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当事人不得以其他形式予以免除或私下补偿,投资公司关于养老金的承诺属无效。另外,张某主张的遣散费。法院则认为,遣散费属单位变更时,对员工生活上的一种帮助补贴,而根据涉案双方的陈述,法院认定该投资公司是在面临资产重组,可能会遣散员工情况下承诺支付张某遣散费。而在2010年9月之后,该投资公司却未发生公司重组变更之事,直至案件判决时该投资公司仍然登记在册运行。张某早在2006年9月已离开该投资公司,有何资格享受2010年9月公司的遣散费呢?据此,法院对张某主张遣散费即为经济补偿金之诉,判决不予支持。
来源:上海法院网
更新:2011/10/3 转摘:www.lawceo.com
主题:离开公司4年后讨“遣散费”被判无效
分享
|
转载必看:本站允许非商业目的转载,但必须注明作者、文章出处、并做好本站主页或原文链接。复制本站网页内容和盗用本站图片用于商业用途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工伤认定有时限 超期申请被驳回
下一篇:人货混装出车祸 雇员索赔获支持
最新更新
个人文集